新聞News

落實養殖為本、綠能加值 依漁業需求規畫光電設備 導入智能技術提升產量 翻轉漁村經濟

來到台灣養殖重鎮的台南七股與北門,映入眼簾的除了生意盎然的漁塭,還有一片片排列整齊的光電設備。曾經紛擾質疑的漁電共生,正與這片大地相依共存,除了持續創造綠電,辛勤養殖的漁獲也成為漁民的新經濟支柱。「光電很單純,根本不像外界說的那麼恐怖,其實業者都很願意聽我們的需求,配合我們的養殖來設計,有了太陽能板,不僅能調節溫度,遇上暴雨也能擋掉過多雨水落入養殖池,不讓水質變化影響養殖產量。」在台南漁電共生的養殖漁民阿秋姨笑著說。

事實上,漁電共生在初期案場設計時,便與原有養殖漁民積極溝通,納入養殖需要的條件,以不影響現有養殖的方式規畫光電設備。不僅如此,光電業者為提升養殖效率,也協助導入智慧養殖的多樣自動化設施,如水下攝影機監控、自動循環水養殖、自動水質監控等科技輔助,能即時反映養殖狀況,還能透過數據蒐集與分析,平時維持養殖環境,並持續改善養殖標準,能精準有效提升產量。

經過這些年的磨合與調整,如今的漁電共生養殖魚塭已有穩定的養殖及漁獲在市面上販售,如大家熟知的文蛤、烏魚、白蝦等。

因為光電業者導入智慧養殖技術,漁業養殖不需要加入額外的抗生素等,除了成本降低,更讓消費者吃得更健康。有了這樣的自信,如今已有標榜漁電共生養殖的鮮甜白蝦成立品牌,未來更將出口日本與歐美市場,再創台灣之「光」。

漁電共生政策,養殖漁民從一開始的質疑與對立,到現在互惠共生,透過政策溝通,業者與漁民緊密配合,讓傳統養殖漁業帶來新風貌,且讓土地能充分運用達到更大功效,真正達成「魚幫電,電幫魚」的環境生態永續共存共榮目標。

為了將土地利用達到最高效益,政府全力支持發展漁電共生,讓養殖業結合綠能齊頭並進,透過智慧養殖技術,促進養殖產業再升級,為漁民帶來穩定收入,帶動地方繁榮及就業,翻轉傳統漁村經濟,同時達成能源轉型的重大指標。

本文來自漁電共生 友善環境共榮共存 | 2024世界地球日 | 商情 | 經濟日報 (udn.com)